SCIENCE AND PHILOSOPHY OF BIOSYSTEM |
[结 构 论]->[泛进化论目录]->[曾邦哲: 结 构 论] |
下篇、全球化文明-民族文化的世界化 人类起源于地球北半球温和的南部。猿、猴分科,从古猿到猿人产生了人类(智人)。人类迁徙而分化、交流而融合,形成各区域人种和文化。公元前一万年前后,人类已经遍布全球可居住的地方。欧、亚、非洲的交汇地带的人种混合、文化交融。人脑进化是生命进化的高级形态,人脑是物质与心灵的统一体,是实在结构与符号结构互作的转换器,人工客体是人类精神的物化,人类文化是人类精神的信息贮存,社会组织是人类的精神群体,构成文明的物质、人群、文本三个子系统。 人类文明是宇宙信息的符号系统,人脑质结构的生命活动将宇宙的形结构转换为文明形结构。 一、脑转换系统 人脑是信息处理、释义、储存器官,言语是人脑间的通讯交流。宇宙客观信息经大脑的认知选择和意向专一活动而转化为文化客体。生理、心理和行为是体内质结构运动,经形结构活动到体外质结构运动的过程。本能反射、条件反射和符号反射是人脑反射活动的层次。心理组织单元反射弧,由神经元、神经网的树状分支构成心理层级整合、分化的抽象实体。低级脑到高级脑的分层级发育、进化树状结构形成社会信息控制的等级分层级的树状结构。生命的创造力构成人脑创造力的自组织化过程,物质、心灵、知识的耦合而将信息组织成知识客体。 1.1、信息加工系统 自然信息经人脑B。加工构成文化信息(文库)Bi,又经人脑作用于自然的物质、能量Bj而转变为人工客体Bj+1的物质、能量,客体的结构(信息)发生转换,称为信息轮。语言符号是人际交流的媒介,心理活动是生命活动的本质同构体现,对行为活动进行信息调控。动机和目的构成心理结构的自我调节和稳定机能矢向;感觉器(视、听等)对称,成对地对信息定位,信息加工、贮存的(海马节律相干全息记忆)的思维进行心理结构的组织化;觉醒、知觉维持心理结构的符号编码活动(对称感官信息定位)。气质、性格和智能构成人格心理结构的层次,还知觉和意识、记忆和思维(包括想象和推理)、意志和情感构成心理机能结构。知觉、思维、情绪是心理结构三基元,构成三极稳态。情绪是信息互动冲突与和谐形成的心理动力,影响心理结构的位能与心理机能的动能之间转换。情绪的动力调控系统和思维的信息加工系统一起构成人的认知和意向活动。意识是知觉和思维,意志是思维和情绪,情感是知觉和情绪的综合。知觉是质结构和形结构转换的符号编码系统。 结构闭合而稳定,开放而创新。睡眠与清醒的交替转换是形成情绪对质结构机能的调节,思维对信息结构的加工。清醒是在理智的控制下,知觉向外开放的信息增长。睡眠关闭感受外界刺激的时空限制,心理孤立场在情绪驱动下的信息自由组合,是知觉向内封闭重组(精神症、气功态是类梦状态等),趋向结构最稳定(对称)和意象的象征、转换、整合、协调。 随着神经系统进化, 动物本能(饥饿)感、死亡感、孤独感)转换整合为本能到理性的心理层级结构。从网状系统、边缘系统到皮质(大、下脑)系统的神经元集中与扩散联络的层级结构的机能是猎食、防御、繁衍、传授、结群、娱乐本能形为到意识、学习、情感的皮质机能组织的进化。神经系统结构层次间相对独立是心理结构层次相对独立的生物实体。细胞特异基因表达受体、信息分子构成神经元间识别、器官形态发育,还经验刺激强化神经元间联接模式构成学习过程。大脑与性腺的控制与反馈的互作机能,构成生命冲突与和谐的中枢。人脑是自在之物,意识是大脑的自在机能,自我只是大脑的相对独立。细胞(合子)发育成大脑,躯体源自父母,灵魂源自社会文化,大脑、自我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发生、演变,大脑不能支配大脑自身。理智自为、情感自在,我思故我在;理智与情感交互形成自我的演变,我思故我逝。生命是自我交流与分隔、组构与解离、稳定与演变的构体。细胞繁殖、大脑传媒构成双向调控人类进化系统。 1.2 文明结构的调控 对应心理结构的认知、情感、意志而构成人类文明组织化的逻辑(形式、辩证和结构)、美学(快感、情感和美感)、伦理(道德、伦理和法律)三个调控系统。真假、美丑、善恶构成信息组织、生命目的、社群协调的进化原则。美感是生命力(自组织)冲动的反映,是精神进化的动力,符合生命自组织化同构对应的就是美,就是和谐与冲突的秩序。逻辑是思维和存在的普遍规律。伦理协调个体生存而促进群体进化,是群体生存、发展的规范,个体行为与群体行为规范同构为至善。痛苦是生命内在及与外界对象的矛盾冲突的显现。欢乐是因痛苦而奋斗的结果,但生命的躁动不安的积极痛苦却与生命同在。人类因追求幸福方式而产生了文化的三种形态:灭欲的宗教,观念和组织化为政治统治力量;幻想的艺术,诞生了语言符合系统;求实的科学,知识的物质、生命、心灵结构,构成人类物质生活的进步;哲学则是质疑、思维,因困惑而豁智、通达而协调。哲学由逻辑、美学、伦理与科学、艺术、宗教相联系,构成文化系统的结构,技术的物质更新、信息的复制传播、管理的协调控制,形成经济实体的结构,相对社会结构的经济、教育、政治的同构。躯体是灵魂的外壳,文化是人类的灵魂。人类意识活动从感性、理性到信仰、实践的循环。科学、哲学是人类的认知系统,宗教、艺术是意向系统。艺术的操练和技术的实践结合是发现、发明的源泉。宗教信仰是世界观、人生观,是实践的准则、言行的动机和目的,是对行动决断的坚定,因而,是文明的稳定机制。实证科学的实验技术和系统理论是文明进化的创造机制。 个体心理发生构成社会、人类心理的发展,又是社会、民族心理发生的重演(如马斯洛的心理需要层次)。从细胞、个体到种群的生物系统功能耦合, 通过代谢(物质、能量交流)、应激(能量、信息)交流, 构成生物与环境互作的基因组层级结构复制、调控与变异的自组织化。中国的“巫”、史”文化,相对的地理隔离,在象形文字、原始图腾阶段,建立了大一统自修复的家、国同构稳态。地球物质经生命自组织化聚集,人类理性超越生命进化的限制,在内在生命的驱动下,人类文明向太空扩散而走向与宇宙的融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