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构论]->[社会论] |
社会论(On Society)- 文化与行为 曾邦哲 引言,上篇、人类的动物属性:一、遗传与心理的互动 - 性选择;二、群体进化与行为模式 -攻击与防御 下篇、人类的文化属性:一、肉体与灵魂的互动-价值观;二、社会组织化与行为 - 阴谋与道德,结论。 下篇、人类的文化属性 一、肉体与灵魂的互动-价值观 人类行为是生物本能与文化精神的双重作用的发生过程,前者体现在民族性,后者体现在精神性。 精神上对至善的追求使人性在自我更新中不断地走向完美,这是信息(MESSAGE)对行为模式调控的力量。曾子的每日三省吾身,就是要个人对社会规范、仁义的反省。人本善与人本恶的指的是对善恶来源和标准高度的不同。人性的根本罪恶是嫉妒与虚荣、以强欺弱的本能,由於人的文化性使智慧和文化创造成为文明化的价值观;因而必须建立人类新的性格,这就是和平、博爱而又自强不息的创造精神。人的行为模式是文化与自然属性的综合,一种文化背景以及自然差异决定人的行为模式。人类行为的各个文化要素是一种信息文库,要素间的重组构成和影响个人行为的特性。 共同的文化与不同的地理环境、遗传背景导致人的不同性格,相同的民族在不同的地理、文化环境也将导致不同的行为,因此行为是受多维度因素的影响。英国是源自法国罗曼民族和德国北部日尔曼两部落的融合,海洋性地理和海盗文化导致的是饶勇好强、探险开创的文学和科学精神。德国的大陆和寒冷气候使民族气质带来了条理精细化、深沉的哲理精神,从而发达的是工业规模化及高效化管理。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的地中海罗曼民族气质带来了自由和博爱人本思想和艺术的直觉、想象性精神得以发挥。相同的基督教文明背景却又形成了东欧斯拉夫民族的另一种文化和气质。东方的日本、印度和东盟也因为本土文化与地理、民族的相互影响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形态。 当原始的人类站在天、地之间,面对星空和地球的气候、生物,天文、地理和季节直接影响人的心情、行为和劳作、娱乐。当文化发展后,社会环境中的事件、历史和思想、信仰也就越来越左右人的行为。地理、文化及社会的相互影响,历史、信仰对现实的作用,以及自然与社会的偶然性变化,这许多的因素就决定了人的计划与行为。世纪、年、季、月、周、日的十与十二等记时方法,形成了人类行为的周期性,历史数学(Mathematics of History)的发展使未来的可预测性和历史的科学性成为可能,如曾经对2002年左右的预言,结果是是2001年的9·11事件、2002年开始的“萨斯”、2003年3·21开始的中东战争。从中国的1841 -1851 -911-1919-1941-1949等年的历史结合世界史,2009年到2015年左右的世界与中国将又是一个巨大变化的年代。 文明的发展有循环式与演进式模式,使人的行为既具有周期又具有创新性。人类也有从原子、细胞、夸克到能量守恒与宇宙进化的发现,如1842年多普勒效应、1963年奇点爆炸方程。从个人到家庭是社会性的开始,从家庭到城市,从地区到国家是物体、生物和信息三因素的同构。从思辩与实践传统的结合诞生了科技传统,宗教与军事传统的结合形成了政治的传统,管理与工匠的传统结合构成了工商的传统。人与人、男与女、孩子与父母、家庭与社区、社区与市镇、民族与历史、社会与自然互动也是人类生命活动的同构发生系统。“代谢“-商品、“繁殖”-传播、“应激“ -通讯和“循环”-交通的生命功能三因素的同构成为构建文明的基础;所以,无论东方还是东方的城镇总是建立于河流和海岸的港口或现代的交通中枢,并且发展了通讯技术。 二、社会组织化与行为 - 谋略与道德 人类从个体起源到家庭的发展是个体的繁殖和人口的增长,经历家庭的分裂与重组、社会的分工与协作,从氏族社会发展到城镇和国家的社会组织化形态。原始人类是简单的男女性行为与家族图腾化的氏族社会,当家庭分裂、迁徙而形成不同的部落社会、部落之间的发生争战与协和的互动过程。当技术和经济发展,不同家族和职业的群体积聚在一个生存环境时,相互战争达成调和而形成了贵族化的城镇和国家形态。战争与和平是人类社会演变中对人类灵魂与驱体改变的现象,使政治和宗教在组织和观念上发展。从人类起源以来,地球上始终是战争与和平的交替而对资源的开发与掠夺过程,包括对人体繁殖即性的资源。和平时期的婚姻与文化交流是人类进步和创造的力量,还战争与恐怖是人类各群体间冲突带来的的毁灭和破坏。 国家是一个由技术经济、社会组织、知识传播三因素构成的系统,政府的功能是对社会的组织化控制,通过律法、金融、谈判和军事来控制社会群体各阶层及结构、经济产业及职业的发展和分配、知识和信息传播的控制过程。人类社会从原始的庙宇、巫术、宫廷经历经院、庄园、政教一体到科学、民主、工商的形态是社会结构化演变过程,还这个系统统分层次化是面向自然信息、精神文化和人体遗传资源的开发过程。个人、家庭与社会,民族、社区与国家因为共同的生存资源而创造了文化和组织的社会结构化。当共同生存需要而发展了文明化的道德与智谋的解决冲突的方案,这种基础是民主与科技发展的前题。个体及群体、文化与信仰的自爱与自尊,同时又对其它个体、群体及文化的尊重就将成为文明的准则。爱人与爱己,爱人类与爱个人就是整个道德、伦理与法律、制度的出发点,还人与人、人与兽、首领与群体的互动却发展的是政治、军事谋略。 氏族社会的结束、贵族政治的开始,形成了人类的庙宇祭司与宫廷将军的权力互动、家族与国家利益交互渗透的社会组织化机制。公元前波斯帝国之后,人类诞生了犹太 - 华夏、印度 - 希腊文化的四大体系。公元后约五、六百多年,从耶路撒冷、希腊、罗马到形成了启示性的欧洲基督教文明,从秦、汉朝到唐朝形成了东方轮环式的佛教文明。中华文明是儒家德政对家庭与村落 -家长制、家庭与国家-天子制的同构建造体系,因为家族式耕地、庄园式分区管辖而出现中央管理的社会模式。欧洲文明是希腊议院体制的社群与城镇 -贵族代表、城镇与国家-元老院的同构建造系统,这是社会的不同家族式集市 - 尤其殖民、迁徙式聚集决定的组织化模式。中华与欧洲文明分别是循环式与演进式的两种精神和信仰的文化体系。 意大利马可·波罗1265年的游记影响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从而带来了文艺复兴和导致了哥伦布1492年发现新大陆、加尔文1563年的宗教改革。从贵族与君主的权利争战而协调中,诞生了中世纪英国1215年的君主立宪制。法国发展了人本主义和分权制、文官考式系统的思想,美国以求同存异的协商、领袖与集体之间限权的精神制定了宪法。在中国发生了1840年鸦片战争、1898年百日维新、1911年辛亥革命,导致了东、西方文明的冲突。在欧洲产生了法国1789年大革命、德国1848年共产党宣言,导致了东、西欧社会形态的分裂。从美国1776年的独立到中国的1976年改革开放,从联合国1945年建立到苏联1989年瓦解、欧共体形成和德国的统一,人类社会从近代民族国家的工业化进入了太平洋时代的文明形态。全球化文明将是产业、教学、研究(REP)和法制、安全、交流(LSC)的地市、国家、联盟、世界的社会分层级的同构化文明。 结论: 人类文明共同起源于中东,对共同的理想国、乌托邦和大同世界的向往使人类走向全球化文明。经历迁徙分离和社会发展、交汇而融合的分化与统一的演变而走向全球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随心所欲,不逾规。”充分尊敬个人和创造性、群体高度协调和组织化的社会需要发展,人类社会和行为的组织化也将走向求同存异模式、道德的信息调控、法制全球协调的未来文明。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及联合国的组织机构是全球化文明的协调、管理中枢。个人、社会与人类整体的自然和文化的同构而形成组织化模式。东西方合一的文明将是政教分离、新闻制约、产权保护、家庭与国家同构的德育、社会的个体与群体权利的制约、国际科技组织协调、经济合作机构建立、世界和平格局的开创。儒家德政与民主法治的整合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方向。 (仅供学术探讨,29/04/04) [上一页] |
©
SysBioEng Network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