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医学 - 人工智能与合成生物学的交融发展


医学 - 人文与科学

从人类意识看宇宙,从宇宙视野看人类 - 宗教面向历史和科学开拓未来的生存法则(the laws of survive),在时间窗口内,实现穿越星际的人类生存能力 - 大转型,在外太空和地外星球的社会(Mars sociology)形态。
I - 文化发展路径 - 从摩西出埃及与商代甲骨文到哥伦布地理探险,走向诚实学问和诚信商业的知识化过程:
1-古典文明 - 实践与思辨哲学和希伯来文与传统节日起源 - 人文规范与管理模式;2-从唐代医学教育到中亚与阿维森纳,加洛林文艺复兴和意大利建立医学院 - 宋代航海和金融与手工业,明代内阁制和朱舜水与务实文化 - 日本江户时代;3-法治机制和科学方法论 - 从复杂现象到简约思维和数理逻辑,数学论证与实验观测结合 - 工程模型和化学器皿与光学仪器;4-现代医学教育 - 上海建立中国第一所大学,从工业设计到机器人时代。
II - 科学的推导严谨和依据可靠 - -学术论辩的客观求证和历史溯源的考察与鉴定 - 定量检测与技术实施,有内在的脉络:
1-从生物学进化论到法国化学家巴斯德与微生物学,1865年C.贝尔纳论述实验医学与内环境;2-美国坎农提出内稳态 - 梅西会议与维纳控制论,分别关联心理学和物理学;3-从剑桥到哥廷根大学与量子场论 - 介电常数和磁导率与信息传输和能量转换,Caltech与a-诺依曼讲演 - 麦卡锡发起达特茅斯会议,b-费曼(量子计算)和霍普菲尔德(神经网络)与米德(神经拟态)开设课程,从c-摩尔根学派到冷泉港实验室;4-安德森在1952年提出自发对称破缺,圣塔菲研究所建立 - 复杂系统与人工科学。
系统与合成生物学 - - 1996年Bj.Zeng在北京组织第一届国际转基因动物学术研讨会,暨生物技术和绘画艺术展览,1999年筹备会议*(10月Nature-12月Kybernetes)在汉诺威建立网站(gen-brain Biosystem Network),并筹建国际协会,2003年在第19届国际遗传学大会阐述遗传学发展的3个范式,涉及:
1-生物系统理论 - 泛进化的综合(synthetic)系统论,构成关系和相互作用的动态发生与拓扑生物学;2-系统生物工程 - 系统与合成生物学(analog),系统遗传学的生物工程;3-系统生物技术 - 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和基因工程-生物技术;4-生物系统网络 - 分子模块与细胞通讯的系统模拟;5-人工生物系统 - 仿生学与转基因技术整合的细胞计算机等。
注* - 国际通讯 - 西雅图的华盛顿州生物医学与生物技术协会,日本e-Cell生物信息技术课题组等,引用文献含有词汇来源 - 1968年数学与系统(理论)生物学,1910年物理化学的合成生物(形态)学。
国际共识形成 - 2000-2003年24位学者发表论文,2000年E.Kool在美国化学年会重提合成(xDNA)生物学,L.Hood成立西雅图系统生物学研究所,M.Tomita与H.Kitano在东京举办国际会议 - AP.Arkin参加了会议,2003年在伯克利建立合成生物学研究中心,MIT大学T.Knight举办iGEM竞赛,M.Kirschner在哈佛大学成立系统生物学系。
2003-2009年精准医学 - 个体化与转化医学的模式建立,2006年国际转基因技术学会成立,2007年瑞士ETH成立生物系统层面的科学与工程(BSSE)系,2008年美国加州举办整合系统遗传学会议,2011年Nature专栏论述系统思维与中医药资源开发,2012年欧盟举办国际系统医学大会和成立协会 - 2015年在斯德哥尔摩举办第一届夏季(summer school)课程。
2006年伯克利J.Keasling在酵母合成青蒿素,2007年苏新专和米勒开始考察屠呦呦 - 1972年青蒿草药提取液的分子结晶,2010年文特尔合成原核染色体, 2014年J.Boeke合成第一条真核酵母染色体。
2023年霍普金斯大学发表类器官智能(OI),形成人工智能与生物技术的交融发展趋势 - 多维与分形的复杂空间与意识的神经系统机制,神经元的量子计算和硬件-软件与生物单元的湿件(wetware)建构智能机器人。
附 - Bj.Zeng的探索 - - 童年印记 - 古台山的芍药园,万花筒(上海川沙古镇姑奶)与望远镜(奥匈文字)-,1972年翻阅中西医药书籍,1976年家庭文化传统教育,著述 - 1983-1986年《结构论 - 泛进化理论》,2002(类脂代谢检测)-2005年《星际情殇 - 幻象诗与显现绘画》,2012-2016年《4轴心时代与4世界理论》。
1991-1997年 - 论述城市群与地缘文化学和系统医学与药物学 - 系统遗传学和系统生物工程范畴(category),转基因输卵管反应器和细胞仿生工程与人工进化,生物系统的图论-网络拓扑学和生物电子学,人工生物系统的工程设计与装配(assemble),基因片段组装合成与细胞系连续突变筛选的方法,1994-2006年 - 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到英国伯明翰大学(grant-holder),阐述了系统层面的生物科学与工程转化模式。
1999年在汉诺威建立网站 - 生物系统科学与工程(BSSE)偶合模式,a-实验生物学-纳米与生物技术和b-计算生物学-信息与电子技术(NIBE)方法 - 系统生物学,及其遗传工程的合成生物学,2008-2010年 - 论述细胞发生动力学与序列标志片段显示分析技术,神经元计算机与有机(organic)机器人 - 细胞纳米机器设计。
2007-2012年 - 把计算机与互联网列为第3次工业革命,论述4次工业革命和生物工业与工程医学模式,2023-2025年 - 论述合成神经遗传学,第3次机器革命和另类(xeno)意识与人机协同进化,未来 - 细胞分析与合成的自动化实验室和标准化工业流程设计。

SysynBio Net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