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哲(Benjoe)系统生物工程研究所
- 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
莱布尼兹
- 我不能创造的,我也不理解。---
费曼
-
[
更多图片
]
2007年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春晖杯”大赛,江苏常州市海外领军型创业人才集聚工程计划。
公司建立“产、学、研”合作体制,采用管理流程和企业文化的设计与运作模式,提供细胞分析和工程设计与合成的微流控芯片技术解决方案,涉及分子模块与基因设计、神经网络与软件模拟等核心技术,包括,1)细胞病理分析与分子检测,2)基因表达的调控机理与表达谱分析,3)功能基因的未知序列克隆与组装合成,4)天然药物的次生代谢分析与分子筛选,5)细胞工厂与生物反应器,6)生物传感器与DNA存储等技术开发,并应用在农业与医疗、制药与化工等领域。
-2023年-2027年系统生物技术开发目标 - 细胞分析和工程设计与合成的芯片实验室自动化与机器化工业生产流程,未来发展规划 - 人工智能与生物技术整合的生物制造工业。
从机器自然观到
有机
(organic)机器人 - 生命的哲学与机器的数学-
从诺依曼自动机模型(cellular automata)和图灵的形态发生学,发展到细胞通讯与神经回路的网络拓扑学和细胞内在结构的基因网络(genomic intelligence)与分子模块设计等,人工生物系统的模块分层建构与装配合成,包括,数学模型与软件模拟和细胞设计与工程模型,揭示生命细胞与神经系统(符号与概念和信息与意识) 的运行机理及其设计原则 - 智能机器人与人工生命合成的发展方向。
探索自然界统一的内在机理 - 实验与
系统
科学方法,分形几何与多维空间理论,脑科学与认知科学,计算机与数据科学,神经美学与设计艺术,微电子学与纳米技术和仿生学与
转基因
技术等,构成了交叉与综合的系统生物学及其工程形态 - 合成(计算机与生物科学融合的软件合成概念)生物学与系统生物工程,涉及三个部分:
1-用计算机、电子技术思维的细胞设计与人工合成,太阳能生物技术与细胞工厂,工程细胞治疗与生物计算机(逻辑程序与分子电路),活体神经元的人工设计与微流控芯片的体外类器官智能,纳米生物学和生物分子元件与DNA储存技术;2-依据细胞分子机理,对生命系统的模仿与应用,
纳米
机器与计算机 - 类脑计算与人工(图)神经网络的软件设计,神经形态芯片(1990年C.Mead)与仿生工程和神经电子学与人工神经元;3-生物细胞与机器电路衔接,人机嵌合与脑机接口和连接计算机的电子器件,神经工程的微电子芯片与虚拟现实和机械装置的外骨骼等,及其在受控生态系统的食物、医疗、能源综合技术等发展。
从动植物(体内分子合成反应)提取有效成分 - 细胞或生物合成(cell synthesis)的天然产物,发展到人工合成生物或细胞(synthetic cell)- 工程设计与组装合成的细胞或生物体,
细胞
设计机理与工程合成 - 人工智能与合成生物学的结合形态,包括,电子-信息-生物-纳米(NIBE)技术会聚,并带来硅基和碳基(有机)的机器人制造工业与系统医学发展。
系统
生物学
方法的系统模型-软件模拟和实验干预-数据(组学)分析,转换到基于系统生物学的遗传工程 -
合成
生物学流程的机器学习-软件设计和工程建造-试验检测
。
从埃及中王国 - 亚伯拉罕和夏禹时代到古以色列与周朝,奠基了古典文明的文化传统 - 1-儒家与犹太教育和2-印度与希腊哲学,构成以耶路撒冷-拉萨为轴心的社会形态演化模式,从通识教育到天文学和
医学
发展 -
中东
-
西欧
和东亚的
教育
模式建立,思辨与实践的哲学模式 - 名辩学与理学-心学和唯名论与唯理论-经验论,导向知识化社会的发展路径 - 科学与法学同源,理性的
祛魅
(奥卡姆剃刀与简约思维)发展到逻辑实证与证伪的历史实践。 科学是面向未知的认识世界 - 现象观测与定量分析的知识客观发现,创新(innovation)是工程的改造世界 - 人造物品的制造技术与市场转化,人类 - 不能永久束缚在地球上,人口数量与管理决策,在乎符合全人类的利益,从宗教与制度的演化到学问和商业的发展,带来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并将在未来飞越星际,建立地球-月球-火星文明模式
邦哲系统生物工程研究所Ltd.
创始人
(Bj.Zeng)-
1994年-1996年中科院北京微生物研究所基因工程中心 - 中国最早引进基因测序与合成、mRNA差异显示分析等分子生物技术仪器和计算机辅助设计与生物数据库等生物信息技术,参与美国Beckman示范实验室、香港安莱等生物仪器公司的技术咨询等。
1997年-2002年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和德国联邦农业科学院博士研究生与客座科学家,2003年-2006年英国伯明翰大学研究员和承担英国SPARKS医学基金会经费(grant-holder),开展耐药的突变细胞株系筛选和细胞信号传导与基因调控、外源蛋白质高效表达的载体构建等。
2008年-2012年承担基因序列标志显示分析技术的项目,2014年开发微流控芯片 - 细胞分析与合成和次生代谢药物筛选技术,2021年-2023年脑科学与疾病的系统医学与和合成神经遗传学研究 - 细胞发生与病理变异的机制和细胞之间相互作用与微环境的关系。
Gene-Brain BioSystem Net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