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AND PHILOSOPHY OF BIOSYSTEM |
[结 构 论]->[泛进化论目录]->[曾邦哲: 结 构 论] |
二、构造变易的创造 2.1、互作与结构层级 同一即对称、守恒的自在(差异的稳定、惯性),对立即互作、转化的它动(运动、变化的相对),差异即破缺、演变的分叉(相对、稳定的变异)。 宇宙是同一性、对立性和差异性的复杂系统。存在是一个矛盾体:绝对存在是相对的,相存在对是绝对的。系统的稳定-延续性、系统的变异-分歧性,组元间互动的对偶、互反性,形成组元与系统的分散与聚合的构成关系。协同、耦合、互补的互作形成系统的结合(统一)力,冲突、对立、扩散(运动速度)形成系统的离散(异化)力。组元间互作趋进而远离,远离而趋近形成系统的波动性,系统组元多、构体层次多抗拒状态变化的稳定性大。构体辐射与捕获组元而与环境交换,形成由近而远系统层次递减、数量降低的圈层结构和涨缩交替的构体脉动,所有构体浸泡在粒子、量子场的宇宙海洋中。 低层次系统间相对运动、波动性、变化性大于高层次系统,形成实体间不同层次系统的从低层次到高层次(场、量子、粒子等)的数量递减的相互渗透、叠加圈层。结构互补、相嵌、功能藕合、组元渗透构成系统间 变化协调、和谐的整体。单向交换即构体捕获组元(辐射子),组成和运动(整体或组成)增加,双向交换而形成构体间聚合在时空上共同组元(交换子)而形成高层系统。 组元数少的结构简单、稳定系统,吸收组元转换为组元数多的复杂结构、负稳态系统。非调控性的负稳定、复杂系统失去稳态、辐射组元或者瓦解。自组织系统的组元数增加 ,系统分层次化、结构简单化,复杂系统又可转换为稳定系统。超稳态系统和负稳态系统是旋蝶、旋环的本原性别。构体间交换子(作用子)的层次形成互作层次的独立性和系统结构的层次独立性 ,系统尺度L·结合能E=常数K。大脑是质结构与形结构的转换器,心理需要选择性的嵌合与冲突构成信息交流、人际关系。 差异守恒与转换形成系统向高层次系统的同化(组合、聚合)、分化的异化(白洞、奇点)过程,向低层次的离散(分离、排斥)、异化的均一化(黑洞)过程。 2.2、互作的传递、转换 系统与环境其它系统互作而向四周传递、向两极转换,即同层系统互作传递而向异层系统互作转换。异层次系统相互作用以同层次系统为中介。同层次系统同质、异质互作的扩散与结合过程,形成异层次系统的结构对称与破缺的发生演变。相互作用是信息(信息子携带)的传递,又是信息对相互作用的改变,交替循环的作用与反作用是系统结构演变的原因。人机系统、生命系统是互作的放大/反馈传递系统,比如,各种仪器、工具的功能。微小系统互作引发大系统的互动变化,大系统互作引发更大系统的变化,从而导致相互作用的增强、放大。微小互动引发系统特定的变化,这种微小作用子称为信息子,信息子场包含结构、模式变异的信息。相互作用导致系统结构的变化转换,引起实体和表象的形态变异。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系统的建构是组织化度的增长,也就是信息量的增多。人的大脑从量子、感觉的信息子等,形成对宇宙实体的表象,即为知识系统。大脑感应宇宙的信息场、对信息场进行的分析和综合,构造知识的分层次、组织化信息系统。大脑是信息场的编码器、储存器、转换器、诠释器、整合器等。物质交换、能量转换、信息调控是宇宙、生命和文明的系统发生过程。 互作传递方式有:(一)、开放型,互作无限传递下去,分为聚合、辐射、直链式;(二)、闭合型,相对环境具有一定独立性的系统间互作传递,分为集群、网络、拓朴式;(三)、循环型,系统间相互反馈而形成循环、对称的传递,分为可逆、环路、交叉式,自我反馈是意识的实质,中间环节越少,自意识性越强,维持系统间相互作用的稳定性和发展的合目的性,是自组织系统的机制。 2.3、稳定结构形态 系统是组元互作的动态调节,构成非加和性结构的整体,系统在中介面互作而形态改变、适应(称互作调适)。 系统的组元互作、和谐的整合。系统内组元和系统外环境相互作用,具有选择性和慨然性,决定系统形态结构的稳定性。低级层次的组元间相互作用的频率,大于高级层次系统间的相互作用。自调节、自稳定、自组织系统的结构互补、功能耦合,对环境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开放,形成系统结构、分层化的发生协变。系统内聚力、系统外接触力,导致中介面的结构、形态相互嵌合、适应。人工系统、人化自然的形态,还受人文、美学观等的影响。形态最稳定的形态、结构是作用导致的极限状态,系统形态对称而互作成对抵消、组元互作牵制抗干扰、系统整体与变化因素同步是稳态的基本特征。 系统的同一性、对立性和差异性是系统结构的稳定性、变化性和发育性的原因。三足鼎立彼此牵制的稳态和交汇互作的动态形成闭合结构(圆环整合、旋涡运动、三角 构成)的基本稳定性(柔性和刚性)和创造性:(一)、创造性(矢量和):An+Bn=A(n+1),Bn+Cn=B(n+1),Cn+An=C(n+1),构成组元间重组构造的旋涡运动;(二)、恒定性(标量和):An+Bn+Cn=A(n+1)+B(n+1)+C(n+1),构成组元总量的稳定。 园环(线的闭合)及其复合形态的球体(面的闭合)、螺旋(交替的园)是界面最小、容量最大的最佳稳态。相互作用距离最短是对称形态,引起系统位移最快速变化的轨迹(时空最短)为最稳定形态,系统形态结构等价与轨迹形态结构的稳态。正交振动合成园环,正交园周运动合成球体,交互园周形成振动。光子是交互垂直的旋涡(闭合电、磁线)构成温恒态整体、波动(运动)和粒子(形态)的统一(E=P·C)。园环内三角与振动(交替/脉动)、旋涡是等价拓朴变换形态,流体的重力、星系的引力旋涡、气功态脑涨落图、月球运动周期(百年数据64个特征点)等是循环(反馈)互作的稳定机制。 涅切尔定理、费米子三角反常、三准态物种进化超循环模型,洛伦兹水轮吸引子、三组分体系相图,以及阴阳三线体的八卦次序反映的都是三组元系统的稳态。三组元形成组元数最少的平面闭合系统,四组元六种关联的多面体构成最简单立体,成为其它系统结构稳态的基础。四色定理(共点可共色、共线必异色、相隔可同色)是彼此互邻最大多面体,即四面体,互邻面的多面体不大于或等于五的等价变换。遗传硷基A、U、G、C间关联四面体组合C1/4+2C2/4+C3/4=20, 1XC1/4+6(C2/4+C3/4)=64,符合氨基酸、密码子及周易64卦的数目。五行图组元间的十关联形成金钢石超稳态,八卦六面体的十二关联是雪 花(压缩)、蜂窝(膨胀)的枝蔓协变态 。五边形构成12面体,六边形构成平面。12个正五边形和10X2个正六边形,共同构成正32面体。球体堆积、分子框架(硷基)、足球烯C60结构、强子八重态(六边形)模型、三镜片万花筒、三原色(光与色的青绿/橙黄互补)视椎细胞、花瓣图式(pattern)、碳化晶体生长螺旋等都是这类稳态结构。变化中稳定即空间实体,稳定中的变化即时间过程。系统稳态的拓扑结构是宇宙、生命、文化 系统的普适性模型。组元运动、变化,系统整体稳定,构成同层结构镜面对称,异层结构伸缩对称,对立互作吸聚构造圈层结构,对称互作增长构造枝蔓结构。 |
|